化学文化节闭幕式暨“化织经纬育万象·科普扬帆向未来”首届科普作品大赛(决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26浏览次数:54

524日上午,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app第十届化学文化节闭幕式暨化织经纬育万象·科普扬帆向未来首届科普作品大赛(决赛)在仙林校区举行。南京大学原副校长王志林,校团委副书记王维嘉,beat365党委副书记吴可,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章文伟,江宁高级中学校长张格波、青海班管理办公室主任许铁丰,金陵小学课程处主任陈晨以及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app教师代表王晓亮、袭锴、王康、潘荣容、郭向可出席闭幕式,来自江宁高级中学、金陵小学、南大beat365的近30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王志林在讲话中表示,此次科普活动作为南大化学文化收官活动,是南大化学人践行总书记指示,守正创新的实践。他指出,中国式现代产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培养则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我们要牢牢树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理念。105 年来,南大化学学科以培养肩负时代使命、具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培养出以 55 位院士为代表的众多栋梁人才,其中以戴安邦先生全面科学教育思想影响最广,beat365形成了传授知识技能,训练方法思维,培养精神品德的历史传承。南大学子要承扬老一辈化学家的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用实际行动回应总书记对南大在立德树人、科技自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期望,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力量。最后,他对此次科普作品大赛全面联动beat365师生的创新做法以及扎实落实“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理念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多提问题、提出好问题、提出真问题,不断激活创新意识。

1984年戴安邦先生将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奖金和稿费等收入作为基金,在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app设立了“化学实验优秀奖”,奖励在化学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老师。吴可宣读对第42届化学实验优秀奖的表彰决定,章文伟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学生代表张宇瑶以携手科学 话梦科普为题进行分享。她以孙祥祯团队突破MO源技术封锁的故事为切入点,结合自己参与云南双柏科普支教的经历,呼吁同学们跟随着戴安邦等老一辈科学家脚步,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融入行动

吴可与张格波共同为“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app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南大beat365历来重视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工作,曾与金陵小学、云南双柏妥甸高级中学、贵州安顺平坝第一高级中学建立密切联系,设立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江宁高级中学秉持全学段贯通、多维度培养、个性化发展理念,以“构建初高中一体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己任,曾获评“江宁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称号。未来,南大科普团队将进一步深化和江宁高级中学的科普合作,大中小一体化推进科普教育。

随后, “化织经纬育万象·科普扬帆向未来首届科普作品决赛正式开始。四支进入决赛的参赛作品亮点纷呈,各参赛队伍立足生活实际,进行了创意展示,作品的创新性与科普价值得到了评审专家高度肯定,现场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氛围热烈。此次比赛决出了一等奖、最佳人气奖作品“纸张纤维与文化传承”,二等奖作品“烹饪中的化学”“ 氢——元素拟人世界”“ 生物发光:从萤火虫谈起”。王维嘉、张格波、陈晨、beat365教授袭锴、王康为获奖团队颁发证书。此次科普作品大赛通过构建“科研-科普-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南京大学特色高质量科普示范案例,响应国家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战略需求。首次10个参赛作品采取了导师命题-学生揭榜或学生命题-导师指导两种方式,并邀请了中小学教师参与打磨,大大提升了作品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最后,吴可对第十届化学文化节及此次科普作品大赛进行了总结。她表示学院将继续以科普为媒介,弘扬科学精神,扩大社会服务辐射范围,让beat365不仅成为科学研究高地,更成为科学传播与文化发展的先锋阵地。

据悉,第十届化学文化节即将在本次活动后正式闭幕,现场以一段回顾视频重温这一系列活动的精彩瞬间。自三月启动以来,第十届化学文化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受到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弘扬化学文化、展示化学之美、推进学科交叉与育人实践、联结学术与社会的重要平台。

 

 

文编 | 许钟翰

图片 | 王星,许钟翰


 


Baidu
sogou